无标题文档
 
 
甘绒初印象
时间:2016-10-17 16:05:44 来源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甘绒初印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李慧君
 
   下雨了,透过濛满水滴的公交车玻璃窗,窗外是一闪而过的树木、房屋,桥梁、田野,二十多年的来来往往中,就这样看着这些再熟悉不过的景致在岁月的沉淀中或停留,或变化着。几十年一晃而过,每当叙说起初入甘绒的一些往事,果真感觉幸福满档。
    与绒线厂结缘是在九零年末那个飘着雪的冬天,经历两届高考落榜的我,在一则招工广告的指引下,经过厂方几番筛选,便入职了当时闻名四方的甘肃绒线厂。
    那天来接我们的是厂里一辆白色的面包车,它载着我们四个清水新工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,就抵达了当时还很陈旧的社棠镇。那是我第一次用目光接触到车窗外小镇子朴素的颜貌:粗糙的马路两边,歪歪斜斜的土坯房子像是要倒掉一般,土尘尘地并肩站立着;练摊的小商贩们把各自一米见方的摊子错综摆放在路边,虽说零乱却给小镇或多或少增添了一些繁荣;人们精神矍铄衣着简洁,慢条斯理的谈斤论价中,小镇风情被装点得淳朴自然。
    几个小转弯,转瞬到达目的地,工厂的气息浓郁起来,高大的烟囱矗立在远处,隐约几股轻烟升腾;车间的房顶层次分明有序排列,展现着纺织厂房建造的特别;整齐的库房敦敦实实靠在路边,宽门大锁捍卫着丰盈的收获。当时,绒线厂的大门不算高大却毫不逊色地展示着它饱经风霜的威严;大门两侧长长的围墙上,依次手绘上厂里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;福利区的人们则用出出进进的欢颜,证明着当时的红火效益带给他们生活的充裕满足。一路走过,诺大的甘绒厂呈现出的新奇事物,让我们这些学生气十足的初来者应接不暇。
    边走边左顾右盼观察周围满目陌生景物的我们,被班长带上了女单身楼,那栋四层的单身宿舍满当当住着四个运转班近四百多个姐妹。我们被安置在了不同的宿舍,刚刚走出校门的我们,开始怯生生地和这些师傅们生活在一起,并将我们四五年单身生活的家安在了这里。
纺织厂的生产模式大都是四班三运转,我被分在丁班,为了便于倒班,一个班都住在同一层。在早、中、夜班六个工作日,各班整层楼经常像开了锅似的,姐妹们唱唱跳跳说说笑笑,就算是再疲惫,也似乎丝毫掩盖不了那时年轻激昂的情绪,大家都将清纯美丽的印痕刻在了单身楼的每个房间每个角落。而每逢班组两个休息日,宿舍里就只剩下我们这些离家远的新工,当时对家、对父母的思念便是我们周末触及最多的感伤情绪。
    第一次被带进纺纱车间,我们小心翼翼围着车间观摩了一阵子,事先在脑海中勾勒出来的,对车间杂乱无章的想象顷刻就被抹去,干净的地面,整齐的纺机,明亮的灯光,忙碌的挡车工……,车间环境宽敞井秩。带着满心的好奇和认真,我们开始了扎根绒线厂辛勤锤炼自己的独立生活。
    进入工作岗位,最初学徒的三个月所经历的辛苦,那些个忙得不可开交的日夜,我们可能终身难忘。我们时刻身体力行着“师傅领进门,苦练在本人”的古训,拼命地练接头,做巡回,熟悉并掌握着该掌握的所有操作技术。三个月后,虽然腰酸腿疼的过程还没适应,手指练接头勒出的口子还没来得及长好,可我们都以优异的成绩出徒了。后来,在自己不断的摸索努力中,既赢取过操作运动会的荣誉,也拥有过自己带徒弟的荣耀。如此这般,我们便将终生的情愫与绒线厂集结在一起,且与她同患难、共繁荣,共追求、同进步。
    在后来的岁月里,奔波在生活与工作之间,我们越来越坚强,越来越稳练,自然也越来越年长。单身楼的姐妹注定一批批出嫁,宿舍的床铺也必定随着一年年腾空,直至最后,朋友们再没有了一呼即聚的方便,一切也就这样顺理成章年复一年地行进着。
    如今,绒线厂更改了名称,转变了体制;甘绒人也更新了观念,鼓足了干劲,大家一如既往忙碌在这条日新月异的春风大道上。然而,当绒线厂最初印象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再度浮过脑际,即便是那么简单,那么平凡,诉说倾听起来,不过是在当时每个人生命中必经的平淡程序,而洋溢青春岁月的那段最初映像,在所有老一代甘绒人心中,却是久久地挥之不去,久久地耐以寻味。

 


无标题文档
版权所有:甘肃春风纺织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  备案号:陇ICP备11000772号-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98号
  地址: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春风路1号  联系电话:0938-4985512